Home

Mit_Danmark

Contact

Mit Danmark  

Yan’s Writings About Denmark - Content


 
第一次入境瑞典(First time in Sweden)

九二年的时候我和另外三个这个同学约好,去瑞典Malmö(马儿默)玩一天。Malmö和哥本哈根一海之隔。

 

做为一贯奉公守法的良民,我先到瑞典驻哥本哈根大使馆签证。记得签证大厅连我一共两人。轮到我之后,一个客气的瑞典女士五分钟给我做好签证。签证费免费。

 

出发那天我们四人在码头会合,一起上船。记得票价是三十九克郎,当时合七个美金,在丹麦几乎不算钱。

 

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坐气垫船过海,觉得十分新奇,小船在水上飞的时候几乎和乡巴佬一样兴奋拍手叫好。我们一起坐在咖啡厅从四面落地大窗四望。感到船在海上“滑”的感觉和我滑冰的时候只用左脚单脚滑行的感觉一样。可惜只滑了四十多分钟就从哥本哈根滑到瑞典了,没“滑”过瘾。

 

这就是当时住在丹麦的最常见的感受,就是出国容易,无论从哪个方向,“唰”的一下就溜出边境了。

 

从丹麦出了“国门”,别的瑞典丹麦人都上甲板走了。做为一贯的守法良民,我们四个四处去找“入境官”。

 

找了一下,找到了。

 

记得是一个三十多岁的“中年妇女”,气质平和。是的,当时我看三十多岁的人,就是中年。

 

我们问:“请问您是签证官吗?”(丹麦挪威瑞典文中有“您”“你”之分)。

 

她说:“是的。你们有什么事?”

 

我们奇怪,做为入境官,您老人家应该主动来查我们啊?怎么还得我们求您来查我们?

 

我们说:“我们是四个中国学生,在哥本哈根留学,今天来Malmö 一日游。我们都有瑞典的旅行签证。麻烦您给盖一个入境章”。

 

她说:“原来如此。让我找找”。

 

在一个小屋子 -办公室的抽屉里面她找来找去,找到一个图章。是有几个小轮子可以转出日历的那种。她试图调出本日日期,但是章仿佛有点涩。

 

我们几个主动帮忙,也费了几分钟的劲儿,调出今日日期。

 

“入境官”叹了口气,仿佛被麻烦了一样。“唰唰”盖好四个章。然后叹了口气,对我们四人说:“下次你们再来瑞典,就别签证别盖章了,你们自己进来就得了”。

 

这就是我第一次入境瑞典的经过。

 

现在“鱼儿送”大桥 (Øresundsbroen)已于2000年通车,这种气垫船过海的方式,已经成为历史。

 

 

 

 

连接哥本哈根和Malmö 的“鱼儿送”大桥(Øresundsbroen)

“鱼儿送”大桥已于一般译作“厄勒海峡大桥”(或译奥瑞桑桥)。我自己译作“鱼儿送”大桥,和丹麦文发音一模一样丹麥文:(Øresundsbroen,瑞典文:Öresundsbron,丹瑞混合名稱:Øresundsbron)

 

鱼儿送大桥大桥是一條行車鐵路兩用,橫跨厄勒海峽的大橋。其大橋隧道兩者結合的長度,是全歐洲最長的行車鐵路兩用的大橋隧道。這條大橋連接丹麥首部哥本哈根和瑞典城市馬爾默這兩個都會區,而歐洲E20公路則在橋上經過。

 

当时我们向丹麦交通部推荐的就是这种两用混合桥型。现在看见落实心里很欣慰。

 

因为我九四年花了一年的时间写大桥报告,我的朋友还在通车后把剪报寄给我。


 

Malmö城市一揽

这是Malmö的风景和建筑。当时我们四个还模仿Malmö一个马路四人群雕的姿势照了一张嘻嘻哈哈的相。可惜我自己是把照片丢了的。

 

如果想寻找到这个记忆,只能去把另外三人找到,看他们中的谁还有没有留着。但是他们三人现在到底是在地球的哪个角落,我自己也不知道。